译文
长空映照着绚烂的彩霞,秋水宛如明镜倒映远方。花朵如美人嫣红的脸颊,山峦则像佛头青般深邃。四周景致如画,翠绿的松柏小径云雾缭绕,远山宛如美人轻描的黛眉。只要身边有这般美景与佳人的陪伴,何必再去吟咏那梅花孤傲的瘦影呢?
我挽着佳人的玉手在花丛中流连忘返,靠着交椅指点着银瓶畅饮。嫦娥独守月宫,想必也感到孤单吧。回想当年苏小小的风情万种,又不知如今她身在何方?东坡居士的才情与西子的娉婷之姿,总是那么相得益彰,千古留名。我们两人在这幽静之地私游,在六一泉亭上赋诗抒怀,每当月圆之夜,便在花前月下弹琴吟唱,十四弦下乐声悠扬。真是可爱至极!我手持红牙板为她伴奏《伊州令》。四周
张可久是元代散曲创作大家,传世作品数量无人能及,这首《湖上晚归》描写了作者与恋人一同泛舟湖上所见之景,语言色彩绚丽,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。作品表现了作者闲情自适、逍遥自在的精神乐趣,凸显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爱生活的心灵世界。
【一枝花】开始便描绘了一幅渔舟唱晚、夜归故乡的美景:夕阳缓缓沉入湖心,余晖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,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。湖畔红花娇艳欲滴,宛如恋人羞涩的脸颊,远山则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青翠欲滴,熠熠生辉。恋人的黛眉弯弯,面庞娇柔,令“我”心生无限怜爱。作者以生动的笔触,将“我”与恋人共泛舟上的温馨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眼前,内心的欢愉与恋人温婉可
《一枝花·湖上晚归》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创作的一套散曲。此曲写情侣夜游西湖、兴尽而归的情景。以比拟手法写西湖夜色,景物的变换与人物的活动融为一体。以词法填曲,精心雕琢;曲辞秀美,对仗工整,音调和谐。大量熔铸前人诗词名句入曲,又自铸新词,俊语连珠。这首曲集中体现了作者工丽典雅,以词藻取胜的艺术风格。此曲为传统元曲名篇,不失为张小山的代表作。
范仲淹,字希文,唐宰相履冰之后。仲淹二岁而孤,母更适长山朱氏,从其姓,名说。少有志操,既长,知其世家,乃感泣辞母,去之应天府,依戚同文学。昼夜不息,冬月惫甚,以水沃面;食不给,至以糜粥继之,人不能堪,仲淹不苦也。举进士第,为广德军司理参军,迎其母归养。改集庆军节度推官,始还姓,更其名。
天圣七年,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,天子率百官上寿。仲淹极言之,且曰:“奉亲于内,自有家人礼,顾与百官同列,南面而朝之,不可为后世法。”且上疏请太后还政,不报。寻通判河中府,徙陈州。
拜尚书礼部员外郎、天章阁待制,召还,判国子监,迁吏部员外郎、权知开封府。时吕夷简执政,进用者多出其门。仲淹上《百官图》,指其次第曰:“如此为序迁,如此为不次,如此则公,如此则私。况进退近臣,凡超格者,不宜全委之宰相。”夷简不悦。他日,论建都之事,仲淹曰:“洛阳险固,而汴为四战之地,太平宜居汴,即有事必居洛阳。当渐广储蓄,缮宫室。”帝问夷简,夷简曰:“此仲淹迂阔之论也。”仲淹乃为四论以献,大抵讥切时政。且曰:“汉成帝信张禹,不疑舅家,故有新莽之祸。臣恐今日亦有张禹,坏陛下家法。”夷简怒诉日:“仲淹离间陛下君臣,所引用,皆朋党也。”仲淹对益切,由是罢知饶州。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,请书仲淹朋党,揭乏朝堂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:“仲淹以一言忤宰相,遽加贬窜,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?陛下既优容之矣,臣请追改前命。”明年,夷简亦罢,自是朋党之论兴矣。夷简再入相,帝谕仲淹使释前憾。仲淹顿首谢曰:“臣乡论盖国家事,于夷简无憾也。”
仲淹内刚外和,性至孝,以母在时方贫,其后虽贵,非宾客不重肉。妻子衣食,仅能自充。而好施予,泛爱乐善。死之日,四方闻者,皆为叹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