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一枝花·湖上晚归

张可久 张可久〔元代〕

[一枝花]长天落彩霞,远水涵秋镜。花如人面红,山似佛头青。生色围屏,翠冷松云径,嫣然眉黛横。但携将旖旎浓香,何必赋横斜瘦影。

[梁州]挽玉手留连锦英,据胡床指点银瓶。素娥不嫁伤孤另。想当年小小,问何处卿卿?东坡才调,西子娉婷,总相宜千古留名。吾二人此地私行,六一泉亭上诗成,三五夜花前月明,十四弦指下风生。可憎,有情,捧红牙合和伊州令。万籁寂,四山静,幽咽泉流水下声。鹤怨猿惊。

[尾]岩阿禅窟鸣金罄,波底龙宫漾水精。夜气清,酒力醒,宝篆销,玉漏鸣。笑归来仿佛二更,煞强似踏雪寻梅霸桥冷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长空映照着绚烂的彩霞,秋水宛如明镜倒映远方。花朵如美人嫣红的脸颊,山峦则像佛头青般深邃。四周景致如画,翠绿的松柏小径云雾缭绕,远山宛如美人轻描的黛眉。只要身边有这般美景与佳人的陪伴,何必再去吟咏那梅花孤傲的瘦影呢?

我挽着佳人的玉手在花丛中流连忘返,靠着交椅指点着银瓶畅饮。嫦娥独守月宫,想必也感到孤单吧。回想当年苏小小的风情万种,又不知如今她身在何方?东坡居士的才情与西子的娉婷之姿,总是那么相得益彰,千古留名。我们两人在这幽静之地私游,在六一泉亭上赋诗抒怀,每当月圆之夜,便在花前月下弹琴吟唱,十四弦下乐声悠扬。真是可爱至极!我手持红牙板为她伴奏《伊州令》。四周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创作大家,传世作品数量无人能及,这首《湖上晚归》描写了作者与恋人一同泛舟湖上所见之景,语言色彩绚丽,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。作品表现了作者闲情自适、逍遥自在的精神乐趣,凸显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爱生活的心灵世界。

  【一枝花】开始便描绘了一幅渔舟唱晚、夜归故乡的美景:夕阳缓缓沉入湖心,余晖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,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。湖畔红花娇艳欲滴,宛如恋人羞涩的脸颊,远山则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青翠欲滴,熠熠生辉。恋人的黛眉弯弯,面庞娇柔,令“我”心生无限怜爱。作者以生动的笔触,将“我”与恋人共泛舟上的温馨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眼前,内心的欢愉与恋人温婉可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一枝花·湖上晚归》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创作的一套散曲。此曲写情侣夜游西湖、兴尽而归的情景。以比拟手法写西湖夜色,景物的变换与人物的活动融为一体。以词法填曲,精心雕琢;曲辞秀美,对仗工整,音调和谐。大量熔铸前人诗词名句入曲,又自铸新词,俊语连珠。这首曲集中体现了作者工丽典雅,以词藻取胜的艺术风格。此曲为传统元曲名篇,不失为张小山的代表作。

张可久

张可久

张可久(约1270年~约1350年),字小山(《录鬼簿》);一说名伯远,字可久,号小山(《尧山堂外纪》);一说名可久,字伯远,号小山(《词综》);又一说字仲远,号小山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),庆元(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)人,元朝著名散曲家、剧作家,与乔吉并称“双壁”,与张养浩合为“二张”。现存小令800余首,为元曲作家最多者,数量之冠。他仕途失意,诗酒消磨,徜徉山水,作品大多记游怀古、赠答唱和。擅长写景状物,刻意于炼字断句。讲求对仗协律,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。 251篇诗文  187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清江引·题情·其一

任昱 任昱〔元代〕

桃源水流清似玉,长恨姻缘误。闲讴窈窕歌,总是相思句,怕随风化作春夜雨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阳春曲·闺怨

徐再思 徐再思〔元代〕

妾身悔作商人妇,妾命当逢薄幸夫。别时只说到东吴,三载余,却得广州书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范仲淹传·节选一

《宋史》〔元代〕

  范仲淹,字希文,唐宰相履冰之后。仲淹二岁而孤,母更适长山朱氏,从其姓,名说。少有志操,既长,知其世家,乃感泣辞母,去之应天府,依戚同文学。昼夜不息,冬月惫甚,以水沃面;食不给,至以糜粥继之,人不能堪,仲淹不苦也。举进士第,为广德军司理参军,迎其母归养。改集庆军节度推官,始还姓,更其名。

  天圣七年,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,天子率百官上寿。仲淹极言之,且曰:“奉亲于内,自有家人礼,顾与百官同列,南面而朝之,不可为后世法。”且上疏请太后还政,不报。寻通判河中府,徙陈州。

 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、天章阁待制,召还,判国子监,迁吏部员外郎、权知开封府。时吕夷简执政,进用者多出其门。仲淹上《百官图》,指其次第曰:“如此为序迁,如此为不次,如此则公,如此则私。况进退近臣,凡超格者,不宜全委之宰相。”夷简不悦。他日,论建都之事,仲淹曰:“洛阳险固,而汴为四战之地,太平宜居汴,即有事必居洛阳。当渐广储蓄,缮宫室。”帝问夷简,夷简曰:“此仲淹迂阔之论也。”仲淹乃为四论以献,大抵讥切时政。且曰:“汉成帝信张禹,不疑舅家,故有新莽之祸。臣恐今日亦有张禹,坏陛下家法。”夷简怒诉日:“仲淹离间陛下君臣,所引用,皆朋党也。”仲淹对益切,由是罢知饶州。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,请书仲淹朋党,揭乏朝堂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:“仲淹以一言忤宰相,遽加贬窜,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?陛下既优容之矣,臣请追改前命。”明年,夷简亦罢,自是朋党之论兴矣。夷简再入相,帝谕仲淹使释前憾。仲淹顿首谢曰:“臣乡论盖国家事,于夷简无憾也。”

  仲淹内刚外和,性至孝,以母在时方贫,其后虽贵,非宾客不重肉。妻子衣食,仅能自充。而好施予,泛爱乐善。死之日,四方闻者,皆为叹息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